德国钢琴家瓦伦汀•希德迈尔,2006/2007

“他是从心灵深处演奏的钢琴家”——波昂General-Anzeiger

音乐家简介

瓦伦汀•希德迈尔(Valentin Schiedermair)于一九六三年出生于德国海德堡的著名音 乐世家,自小与父亲一起演奏室内乐,并接受拉丁文及古希腊文的教育。他的曾祖父集钢琴家、作曲家、与音 乐史学家于一身,创办的德国贝多芬档案馆(The Beethoven Archive)为目前世上最重要的贝多芬研究中心。

1980年,希德迈尔赢得德国雷门(Leimen)钢琴大赛第一名,后进入海德堡音乐学院随 保罗•丹(Paul Dan)教授习琴。1981年,于瑞士卢卡诺钢琴大赛获评审特别奖,并在当地受教于第四届波兰肖 邦钢琴大赛得主哈莉娜•车尔尼-斯特凡斯卡(Halina Czerny-Stefanska)及她的丈夫路德维希斯•特凡斯基 (Ludwig Stefanski)。1982年,他获得西班牙巴塞罗纳钢琴大赛第四名;同年在德国相关组织推荐下参加甄 选和面试,获得美国Annette Kade基金会及傅尔布莱特基金会的表演艺术奖学金。借此,希德迈尔于1984年进 入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并在两年之内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

于纽约就学期间,他跟随著名钢琴家加里•格雷夫曼(Gary Graffman)完整及扎实地学 习古典及浪漫乐派作品,并从蒂米特里•帕佩诺(Dimitri Paperno)、维塔利吉•马奎里斯(Vitalij Margulis )等演奏家的大师班课程里吸收俄罗斯学派的演奏风格与精华,亦参与卡尔-汉兹•哈默林(Karl-Heinz Kämmerling)和约格•尤德(Jürgen Uhde)等名师大师班。之后,他又受教于当代杰出美国钢琴家约翰•布朗林 (John Browning),以及贝多芬演奏泰斗史纳伯(Artur Schnabel)之子卡尔•尤里奇•史纳伯(Karl Ulrich Schnabel),且跟随美国弦乐四重奏(American String Quartet)首席学习室内乐,并于演奏大师布鲁诺•莱 昂纳多•盖伯(Bruno Leonardo Gelber)和舒拉•车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的大师班演奏李斯特和拉赫玛 尼诺夫的作品。

每年暑期,希德迈尔都前往瑞士追随当代钢琴演奏巨擘米奇斯洛夫•霍尔佐斯基 (Mieczyslaw Horszowski)学习。1986年,他获得德国演奏者协会奖学金进入维也纳音乐院(Hochschule für Musik),受教于汉斯•卡恩(Hans Kann)教授;后获英国文化协会推荐获得英国Leverhulme信托基金会奖学金 ,于1987年进入伦敦英国皇家音乐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Music)拜师彼得•沃费舍(Peter Wallfisch )教授,并受邀为已故英国皇太后演奏。

希德迈尔演奏曲目广泛且多样化,从巴洛克至二十世纪当代作品首演,涵盖四十余位作 曲家,演出超过百场,并录制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舒曼、布拉姆斯、及德彪西等作曲家作 品CD。除了定期来自英德两国的演奏邀约外,他也应邀至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台湾、及美国演出 ,并为英国Classic FM电台、德国柏林RIAS Berlin电台、德国国家广播公司、及南德广播电台现场演出和录制 节目。他同时也是欧洲各音乐节的演出常客,如英国Newbury Spring Festival,德国Bad Kissingen的 European Music Summer,法兰克福的Frankfurter Festtage,及维也纳的Wiener Klassik音乐节,Haydn- Mozart Festival(海顿-莫扎特音乐节)。

从他18岁在曼海姆演出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后,曾分别与Sinfonieorchester Rheinland-Pfalz、Sinfonieorchester Heilbronn、Orchesterverein Friedrichshafen、Junge Philharmonie Rhein-Neckar、Essex Sinfonia等乐团演出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李斯特、格里格及近 代作曲家作品,亦与Vivaldi Concertante在伦敦演出莫扎特第21号钢琴协奏曲。1989年2月12日于柏林爱乐大 厅与Collegium Musicum Berlin演出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时座无虚席。

2005年4月,他应邀赴台湾及新加坡举办亚洲独奏会及大师班。其精辟生动的解说与现 场示范,备受两地音乐系师生激赏和欢迎。9月,瓦伦汀应邀赴英国北部大城森德兰、达拉莫及Northshields演 奏;10月则受邀分别于德国Dornburg古堡及曼海姆举行演奏会,并于当地音乐院讲授大师班;11月则受邀于伦 敦市皮卡迪里(Piccadilly)历史悠久且饶富传统的圣詹姆斯大教堂(St. James Piccadilly)演奏莫扎特与 贝多芬的作品。2006年,瓦伦汀的演奏行程将让他再度与欧亚两地与喜爱他的听众分享更多动人的古典钢琴音 乐。

家庭的影响使瓦伦汀对莫扎特、贝多芬、及德国浪漫乐派作曲家们的作品有特殊的情感 ,而跟随演奏艺术大师学习的过程中使他对音色的掌握及琢磨有更宝贵及深刻的领会。瓦伦汀的演奏诚挚抒情 ,充满感情及张力,他不但自己撰写音乐会及CD内页乐曲解说,并从音乐家传记及史料中对每首演出乐曲做深 入且细腻的研究,都是希望能和听众分享伟大音乐所带来的喜悦与感动。

 

评论

“在年轻一代的德国钢琴家中,再艰难的技巧他也能从容不迫的演奏”
—— Wiesbaden德国威斯巴登

“令人难忘的演奏……全场观众对他精湛的琴艺给予最热烈的响应”
—— 英国索里郡Surrey Herald报

“瓦伦汀的演奏展现了杰出的键盘技巧和弹性,并深切地表现出每首作品的情感氛围。 他对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解说,让听众能更进一步感受每首作品独特的个性。用‘极富才气与灵 性’形容这位艺术家再贴切不过了”
——苏格兰Islay艺文协会

 

参考曲目

第一套 90分钟曲目

C大调奏鸣曲,Hob XVI:50——海顿

降E大调“告别”钢琴奏鸣曲,Op.81a——贝多芬

降E大调前奏曲,Op.23, 第六首——拉赫马尼诺夫

降B大调前奏曲,Op.23,第二首——拉赫马尼诺夫

超技练习曲,第十一号,“夜之和谐”——李斯特

超技练习曲,第十号,“热情”——李斯特

中场休息

彩虹——Li Ching-Jan

B小调奏鸣曲,Op. 58——肖邦

第二套 60分钟曲目

C大调钢琴奏鸣曲,K. 330,第一乐章——莫扎特

八首前奏曲,Op. 28——肖邦

- 第一首至第八首

超技练习曲,第十一号,“夜之和谐”——李斯特

超技练习曲,第十号,“热情” ——李斯特

中场休息

彩虹——Li Ching-Jan

降E大调前奏曲,Op.23, 第六首——拉赫马尼诺夫

降B大调前奏曲,Op.23,第二首——拉赫马尼诺夫

六首前奏曲,Op. 28——肖邦

- 第15首、第16首、第20首至24首

B小调奏鸣曲,Op. 58,第四乐章——肖邦

 

曲目介绍

1.降E大调“告别”钢琴奏鸣曲,Op.81a——贝多芬

于1809至1810年。贝多芬的朋友、他最有力的支持者鲁道夫大公爵,在1809年因法国军 队侵占维也纳而愤然离去,一年之后才返回故土。正是以这段故事为背景,贝多芬创作了这首钢琴奏鸣曲,在 本曲中充分反映出他与鲁道夫公爵这对挚友从“告别”到“重逢”期间的感触,隐含着他们深深的友情和对法 国侵略者的憎恶。 这首奏鸣曲属于贝多芬中期的作品,强烈地散发着一种已日渐成熟的新风格的芳香。本曲除 了具有相当华丽的钢琴技巧,还另有一种由冷静的理性所磨练出来的“透明感”,而且所表现的情绪非常细腻 。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告别》,慢板,降E大调,3/4拍子;转快板,降 E大 调,2/2拍子;奏鸣曲的形式。本乐章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离别之情,在其开头的三个和弦上面就附加有“告别” 的字样,可谓“开门见山”。乐章的尾奏具有令人回味的优美气氛;第二乐章 《别后》 充满感情的行板,c小 调,2/4拍子。 第一主题是g小调,以带有一丝忧伤的气氛开始。全乐章渗透着一种孤独和充满思念的情绪。第 三乐章 《重逢》 十分活泼地,降E大调,6/8拍子,奏鸣曲形式。这是一首充满喜悦而活泼的终曲,拥有像透 明的光辉缤纷交错一样的美感,而且在尾奏中更有感慨万千的思绪流露。

2. 超技练习曲,第十一号,“夜之和谐”——李斯特

最有名的李斯特的超级练习曲!一开始比较慢,象要诉说一件事。然后却突然沉默不 语,只是用最激烈最高级的音乐来倾诉。这是整个超级练习曲的最高潮,是听觉上的最高享受。一层层的推进 ,又一层层的返回,不同的感受接踵而来,让人不忍离开这一段音乐。然而最后还是结束了,非常平静地结束 了,但有一种意犹未尽的余温在那里,而那个音节也非常特殊,简单却温柔。让人更是无法舍弃。这首练习曲 是李斯特音乐的极致,让一切语言成为多余,但它解决了一切问题,剩下的只有无比的美妙。

3.超技练习曲,第十号,“热情”——李斯特

非常精彩的一首曲子,钢琴的音色之美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这是夹在两首最高潮 音乐之间的一首,因此在主题上可以说是什么都有,有一种无言的上进心支配着作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