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2016

巡演日期:2016年,9月1日 - 17日

众所周知,芭蕾艺术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也正是因此意大利最著名的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在世界舞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巡演日期
  • 2016年,9月1日 - 17日

天津大剧院
2016年8月31日-9月2日,19:30,剧目《吉赛尔》
2016年9月3日-4日,19:30,剧目《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2016年9月8日-10日,19:15,剧目《吉赛尔》
2016年9月11日,14:00 / 19:15,剧目《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广州大剧院
2016年9月14日-16日,20:00,剧目《吉赛尔》
2016年9月17日,15:00 / 20:00,剧目《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众所周知,芭蕾艺术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也正是因此意大利最著名的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在世界舞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30多年之前。可以说斯卡拉芭蕾舞团的发展,见证了芭蕾这种艺术形式在欧洲的发展与蓬勃。此次中国之行是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时隔10年之后再度造访中国内地,吴氏策划携手舞团共同精心挑选了两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吉赛尔》与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之《陌风》献给久违的中国观众。《吉赛尔》是“浪漫芭蕾”时期的巅峰之作,有着“芭蕾之冠”的美誉。自1841年首演至今的170余年中常演不衰。该剧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且仍在国际舞台频繁上演的芭蕾舞剧之一,更被誉为“足尖上的人鬼情未了”,其舞蹈中包含的许多特点都成为了浪漫主义芭蕾的标志。斯卡拉版本的《吉赛尔》恪守芭蕾艺术的古典传统,表演精致细腻,场面气势恢宏,处处彰显舞团作为“世界十大芭蕾舞团”之一的实力与风采。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之《陌风》是编舞家海恩兹•史波利以巴赫音乐为灵感创作的,充满新古典主义气质,以抽象的肢体语言展现出土、水、火、风等自然元素,在美妙的肢体律动之外,又蕴含着一份独特的禅意。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

  当今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对其辉煌的历史引以为傲。这座经历了两个世纪沧桑的歌剧院落成于1778 年,是一座举世闻名的音乐类演出剧场。这其中颇具影响力的编舞家如让•乔治•诺威尔、加斯帕罗•安吉奥利尼及萨尔瓦托雷•维加诺,甚至在1813年斯卡拉皇家舞蹈学院成立之前,便对舞蹈艺术在欧洲的发展影响深远。身兼著名舞者、教育家和理论权威的卡洛•布拉西斯对芭蕾技术的创新贡献,把这种艺术带入了浪漫主义时期。而在俄罗斯,恩里科•切凯蒂就因推行了意大利芭蕾舞的学术体系使得谢尔盖•佳吉列夫领导下的俄罗斯芭蕾舞团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进入二十世纪,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的舞蹈也与俄罗斯芭蕾舞团的著名编舞家,如米哈伊尔•福金及莱奥尼德•马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欧盛着行自由和表现主义的舞蹈,其中一位重要舞蹈家,欧蕊•米洛斯受指挥家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所托,在二次世界大战后重整当时人才四散的芭蕾舞团。他的保留剧目,不仅网罗了优秀的音乐家、著名的舞美设计师和画家,而且邀请到了杰出的客座编舞家如巴兰钦前来合作。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成为了当时舞蹈界精英的舞台。罗兰•佩蒂的作品首演于1963 年,莫里斯•贝嘉的作品则在70年代首登斯卡拉舞台。同时許多特邀明星也前来助阵,如鲁道夫•纽瑞耶夫,也于1965 年开始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紧密合作。

  近年来,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屡次出现在国内外的视野中,先后在巴黎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马林斯基(基洛夫)剧院进行首演,演出足迹遍布美国、德国、土耳其、巴西、西班牙、墨西哥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基于斯卡拉歌剧院的“群星舞会”在表现力,技术水平与艺术演绎方面经久不衰的吸引力,以及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的舞星斯韦特兰娜•扎哈罗娃、罗伯特•波雷、马西莫•穆鲁,客座艺术家、首席舞者、新晋的独舞者和经常被挑选担任主角的群舞演员的强大阵容,前艺术总监马哈尔•瓦季耶夫的领导得以将舞团的艺术标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为了振兴二十世纪最令人耳目一新和影响重大的芭蕾剧目而用“古剧新编”的手法加以呈现,经典之作得以复兴的同时,也为年轻编舞家提供创作机会。同时,他还邀请著名的音乐指挥走上芭蕾舞台,此举既可如虎添翼,也展现了斯卡拉歌剧院的高深音乐造诣,不仅能惠泽于歌剧,也能惠泽于芭蕾舞表演。在瓦季耶夫带领下,芭蕾舞团的阵容日益扩大。如今舞团的首席舞者为妮科莱塔•曼尼和克劳迪奥•柯维罗;独舞有马西莫•加隆和马尔科•阿戈斯蒂诺、维尔娜•托比、维托里亚•瓦莱里奥、费德里科•福莱希;在芭蕾舞学校受训的年轻舞者也不断崭露头角:其中有亚历珊德拉•瓦萨洛、克里斯蒂安•法杰蒂;此外还有许多新秀舞者,如卢斯美•迪•斯蒂法诺、丹尼斯.加佐、提莫菲•安德烈亚申科、尼古拉•德•弗雷欧、玛蒂娜•阿图里诺,都曾初挑大梁。这也体现了舞团發掘人才,起用新秀的使命。

  自2016年3月起,毛罗•比贡泽蒂接任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一职。

  毛罗•比贡泽蒂出生于罗马,毕业于罗马歌剧院芭蕾学校后立即加入该剧院的芭蕾舞团。在与该舞团共事十年后,他加入了意大利阿岱舞蹈团。1990年他创作了他的首部芭蕾作品。离开阿岱舞蹈团后,他作为编舞者与托斯卡纳芭蕾舞团开始合作,并同时为一家优秀的国外舞团工作。他于1997年到2007年担任意大利阿岱舞蹈团的艺术总监,为舞团带来了革新,并重新制定了其保留剧目。此后他将视线转移到国际舞团,与世界上顶级的舞团展开合作并为这些舞团编舞。卸任艺术总监后他作为驻团编舞者保持与阿岱舞蹈团的合作关系,直到2012年才正式离任。

  如今毛罗•比贡泽蒂已经为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带来几部作品:最近,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委托他为2015-2016芭蕾演出季的开幕之作重新编排舞蹈。这部开幕戏,普罗科菲耶夫的《灰姑娘》,由罗伯特•波雷以及客座艺术家波丽娜•塞米诺娃领衔出演。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对这位的当代重要的编舞同时也是一位有着坚实的古典功底的艺术家的委任,旨在保留其传统优势的同时发展斯卡拉的艺术形象。

  艺术总监:毛罗•比贡泽蒂

  毛罗•比贡泽蒂出生于罗马,毕业于罗马歌剧院芭蕾学校后立即加入该剧院的芭蕾舞团。在与该舞团共事的第十年,也就是在1982-1983乐季时加入了阿特芭蕾舞团。这一时期的演出亮点包括与阿尔文•艾利、格伦•泰特利、威廉•弗西斯、珍妮弗•穆勒在内的编舞家合作以及演出乔治•巴兰钦与莱昂尼德•马赛因的芭蕾作品。他于1990年与他的多位同事一同创作了他的首部芭蕾作品《到乐章之中》,并且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乐配乐。

  1993年他离开意大利阿岱舞蹈团,作为编舞家与托斯卡纳芭蕾舞团开始合作,并同时为一些优秀的国外舞团工作。

  他于1997年到2007年担任意大利阿岱舞蹈团的艺术总监,他为舞团带来了革新于它自己的保留剧目;此后他将视线转移到国际舞团并为这些舞团编舞,直到2012年才离任驻团编舞家一职。

  除了在意大利阿岱舞蹈团的作品以外,他还为下述团体编舞创作: 英国国家芭蕾舞团、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图卢兹城市芭蕾舞团、斯图加特剧院高蒂尔舞团、阿尔文•艾力美国舞剧院、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罗马歌剧院、维罗纳圆形竞技场与那不勒斯圣卡洛剧院、柏林国家芭蕾舞团、德累斯顿森伯歌剧院芭蕾舞团、加拿大大芭蕾舞团、阿根廷芭蕾舞团、巴塞尔芭蕾舞团、汉诺威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圣保罗芭蕾舞团、纽约BalletNext芭蕾舞团与阿尔达尼艺术家、博利绍伊剧院、古本根芭蕾舞团、蒙特利尔爵士芭蕾舞团、宾夕法尼亚芭蕾舞团、休斯顿多米尼克•威尔士舞剧院、奥古斯堡芭蕾舞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马赛国立芭蕾舞团、智利圣迭戈芭蕾舞团、多特蒙德芭蕾舞团、苏黎世芭蕾舞团、纽伦堡国家剧院芭蕾舞团、瑞士皇家芭蕾舞团、安卡拉国家歌剧院与芭蕾舞团、贝尔格莱德国家剧院芭蕾舞团、爱沙尼亚国家芭蕾舞团、里斯本国家芭蕾舞团、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与布拉格国家歌剧院。

  毛罗•比贡泽蒂于1993年为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创作的首部作品《行动》,并以并以朱塞佩•卡利的音乐作为配。两年后,他创作了《威尼斯的女巫》,由贝尼•蒙特莎担任舞美,菲利普•格拉斯配乐,卡拉•弗拉齐主演。2002年他又创作了双人芭蕾《向尼诺•洛塔致敬》,并在其后将其为扩展成一部完整的芭蕾舞剧。2008年毛罗•比贡泽蒂受邀重演他在托斯卡纳芭蕾舞团的成功之作《地中海》,并由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完成巡演。此外,斯卡拉歌剧院还委托他为普罗科菲耶夫的《灰姑娘》编舞,该舞剧由罗伯托•波雷与波丽娜•塞米诺娃出演,成为2015-2016芭蕾演出季的开幕之作。

  2016年3月,毛罗•比贡泽蒂上任成为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新一任总监。

  剧目:《吉赛尔》

  这是一部关于爱、背叛和救赎的传说,快乐的乡村女孩与凄美的幽灵之间的命运转换由此展开。《吉赛尔》这部被誉为“芭蕾之冠”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在光明美好的世界和黑暗哀怨的内心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时至今日依然以其唯美和悲怆源源不断地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将再次呈现简•科拉里和朱尔•佩罗的经典编排,并沿用了法国芭蕾巨星伊薇特•肖维雷对作品的改良和精进,也正是由于她纯熟的诠释和对这个不幸女孩爱情梦断的完美演绎,使得吉赛尔这个角色冠绝古典芭蕾界,并让她本人和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在上世纪中叶蜚声世界舞坛。

  剧目:《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伴以一段充满诗情的对话,音乐和舞蹈完美地辉映着,舞者的肢体仿佛被风在塑造,那样的震颤一如提琴的琴弦。没有叙事的舞蹈纯粹且抽象,但却是人类最本真的表达。海恩兹•史波利从巴洛克时期的巴赫组曲中获得灵感,将他的“新古典主义美学和音乐”尽情抒发。自然界的水、火、土元素,在作品的前三分之一得到呈现,而在《陌风》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2、3、6首则被用来表现另一种自然元素“空气”弥散的状态。一缕缕青烟从各自独立的舞台布景上蜿蜒升起,被巨大的光圈环抱着移动,将三个部分的舞蹈和表演流畅地衔接起来。舞者身着醒目的红、绿、蓝戏服,在不同音乐与编排动作所营造出的氛围之间,徐徐为观众展示出独舞、双人舞和三人舞,而群舞集体呈现的那些瞬间,则包含了人类所有微妙的情感变化。

“每当我听到巴赫,都可以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悸动。于我而言,巴赫的音乐就是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而我从20岁起,就已经在被源源不断地滋养了,早在九十年代初,我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编排出《哥德堡变奏曲》时,就有很多评论称这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创作。我延续这样的热忱,接着用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创作了两个芭蕾作品《避风》(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1、4、5号)和《陌风》(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2,、3、6号)。最初,是柏拉图提出的三个自然元素土、火、水激发了我的灵感,在那之后,我又创作了现在被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呈现在舞台上、运用第四个自然元素“风”的作品。在《陌风》三个组曲中,巴赫本人运用了非常鲜明的舞曲形式,如萨拉班德舞曲、小步舞曲、加伏特舞曲等,这令我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想要将这些乐曲抽象化的创作冲动。徜徉在这些组曲中,我觉得创作如鱼得水,不论是学院派舞蹈,还是某种程度上的自由风格,我一直坚定地致力于将这种形式的创编推广到古典芭蕾中,我也将以此为己任,在这一领域不断前行。”

—海恩兹•史波利(编舞)
2015年1月